青岛拼团购房100群(56)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87人申请入群

青岛老城区复兴之路:骆驼祥子年吸引六七万人

青岛老城区复兴之路:骆驼祥子年吸引六七万人

发布时间: 2016-05-31 15:58:46

来源: 大众网

分类: 本地楼市


自2011年免费对外开放后,被命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老舍故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老城区的改变。这家博物馆现在每年能吸引六七万人参观,访客以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为主——这为周围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的兴起提供了市场。

仅2013年~2014年这两年,青岛市南区涌现出了20多家文化气息浓厚的私人美术馆、博物馆。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到老城区文化的重塑中。历史文化发掘正在带动老城区复兴。正如文史学家李明对岛城首家独立美术馆的的寄语,“希望这种公民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与公共方式扩大化,推动青岛这个城市的进步。”

老城区在复活

在北京生活了十个年头后,面对愈加频繁的雾霾天气,韩伟决定搬离北京,回到熟悉的青岛大学路开一家小店,和家人一起享受悠闲的生活。

户籍北京、祖籍济宁的韩伟和青岛有着不解的缘分,十几年前刚毕业后他曾在青岛工作过3年。当时他住在齐东路附近,经常在大学路一带散步,非常喜欢这一带的文化氛围。

在很多文章中,大学路被描述为“青岛最早的街道”。道路两侧种满了浓荫蔽日的百年法桐,加上错落有致的庭院小楼,让这里成为全国的文艺青年最爱出没的道路之一。

他原本打算开一家独立书店,为此早早准备了长排的书架,但生计问题还是最终说服韩伟,做一家能盈利的咖啡馆也许是比较现实的。

或许是无法淡忘独立书店的诱惑,韩伟将咖啡馆取名为“橙橙书院儿”。正对门口的一长排书架,其中有1000多册是韩伟的个人收藏,房间里张贴着两张阅读主题的海报,显示出这家以阅读为主题的咖啡馆的与众不同。

在大学路上,像韩伟这样的咖啡小店还有几十家。它们风格迥异,各具特色。“2010年骆驼祥子博物馆刚开馆时,这几条街道还处于比较荒凉,没有什么咖啡馆。”位于黄县路上的骆驼祥子博物馆与大学路一街之隔,骆驼祥子博物馆常务馆长吕谊对于咖啡馆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2014年到2015年期间,这条小道上的咖啡馆多了起来。

不光大学路,附近的黄县路、龙江路上的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等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个性小店也多了起来。

“2013年到2014年这两年,仅仅一个青岛市南区,就涌现出了20多家私人美术馆、博物馆,这些新兴的特色文化企业对市民和游客都是免费开放的。”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方健将这一现象概括为“美术馆现象”。

2013年9月19日,位于青岛市安徽路16号的嘉木美术馆对外开放,这被称为是青岛首家独立美术馆。其创始人修方舟习惯称大学路、黄县路、龙江路为“大黄龙”。过去两年时间里,无论自己美术馆的人流变化还是“大黄龙”上的个性小店变化,都让修方舟觉得,老城区在慢慢复活。

修方舟回忆,一开始办美术馆时,很多人都建议一定要在新城区办,理由是交通方便、能保证人流量。彼时的老城区,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衰落的代名词,与之伴随的还有停车难等诸多问题。

然而,嘉木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却让此前并不看好的人大跌眼镜,开馆后第一年2014年参观人数8万,第二年2015年10万。有感于这种文化氛围,修方舟在莒县路1号又开了一家名为“小城书店”的独立书店,下一步他还希望开一家艺术客栈。

文化的魅力

在嘉木美术馆渐入佳境之时,许多当时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开始赞叹修方舟的先见之明。只有修方舟自己知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老城区的复兴最终还是要靠这些主题鲜明、规模小、原生态的小店。”

吕谊则一语道破了天机,“像骆驼祥子博物馆等名人故居的开放带来的人流变化带动了这些特色小店。”

自2011年建馆布展后,骆驼祥子博物馆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每年几千人到现在的六七万人。“从2014年旅游旺季开始,大部分时间每天都能保证1000多人的参观数量,而且这些访客中,很少有旅行社的团体游客,大部分都是独自前往的散客。”吕谊表示。

实际上,位于一条狭窄胡同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周围的标识并不明显,很多人都是打听着才找到具体位置——前来参观的大多是抱着对老舍的个人感情而来。“比如,台湾地区有个旅行社规定,凡是到青岛旅游,必须到骆驼祥子博物馆。还有来自日本的专门研究老舍的协会,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也比较多,特别是中文专业的。”吕谊表示,“这些知识分子群体或者文艺青年,与咖啡馆文化一拍即合。”

或许是看到了这种文化的魅力,市南区政府2015年策划了一个“啡阅青岛”的活动,主要是为规模较大的咖啡馆免费配置图书供现场借阅,加深咖啡一条街的文化烙印。

韩伟的橙橙书院儿就是其中一家。在韩伟自己收藏的1000册图书之外,还有另外2000册来自市南区图书馆的书。这些书籍的选择完全由韩伟自己决定,他甚至可以列书单,由图书馆购买后放置在他的咖啡馆里。

“这节省了我自身的购书成本,而且通借通还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咖啡馆,无形中也增加了消费机会。”韩伟说,咖啡馆的回头客中其中就有不少借阅者。

作为山东唯一入选中国最美的街道,大学路拥有众多名人故居,还有俾斯麦军营旧址、人民会堂、小鱼山等文化景点。如何针对大学路文化景点的开发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2013年曾有部门提出,在大学路区域,重点引进主题博物馆、休闲会所、咖啡吧、酒吧等业态,盘活优秀历史建筑。不过,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因势利导地利用名人故居等资源,先带动了人流量,民间资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以此带来的商机。

作为嘉木美术馆创始人,修方舟认可发生在大学路咖啡馆里的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政府并非硬在这里推广什么项目,而是先挖掘出历史建筑的文化特色,然后才有了民间的参与,形成了咖啡一条街的氛围,最后政府再去适时地引导。”


挖掘文化的过程

但历史文化的挖掘绝非易事。这些曾经积淀深厚的建筑物经过多年洗礼后,大多淹没在历史中。

修方舟在租下嘉木美术馆后,翻阅了大量档案,终于还原了这座房屋的历史。

这里原为德国船舶机械师斯蒂尔洛的花园别墅,主体楼于1913年7月前建成,百年来保存完好,是青岛标志性德式建筑之一。从上世纪40年代到2005年的60余年,一直是知名医生李召华与石雪筠夫妇的私宅。

租下房子后,修方舟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只是安装了射灯、轨道等画展用到的一些设备”,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

而嘉木美术馆对外开放后,很多人包括附近年逾古稀的邻居都才通过修方舟的介绍了解了这段历史,“因为这座房子100年来没有对外开放过。”

另一栋历史建筑的挖掘过程更加曲折。

位于湖北路和中山路拐角处的德国水师俱乐部旧址曾经是一些机构的办公场所。去年3月,水师俱乐部的拥有者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找到从事文化创意研究的马达,希望能对这栋建筑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在查阅了青岛档案馆的资料并多方问询后,马达了解到,这里在刚建成之时曾经放映过电影。为了得到更多证据,去年10月,马达去德国呆了一个月,每天都在档案馆中度过,在1万多张照片、1万多份报纸中寻找这个房子的蛛丝马迹。

在看过大量资料后,马达认为,这栋于1902年5月10日建成的建筑很可能是青岛老城区前50栋房子之一,而关于电影院的考证也有了眉目:1907年8月9日,刊发了一则电影票广告,“晚7时放映电影,门票票价预售25分,现购30分。”放映地点就在原德国水师饭店内。

“当时的影片名字叫‘家乡风光’,是一部默片,相当于现在报纸上的影讯。”马达说。“中国最早电影院之一”的身份也使得水师俱乐部的文化价值大增,进行产业开发就成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比如,这里可以打造成新片试映会,建一个电影博物馆展示早期电影。”

民间与政府的互动

如今,在经过一年多的整修后,德国水师俱乐部旧址已经恢复了原有的风貌,只待合适的时机对外开放。

但回顾德国水师俱乐部旧址的改造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这里曾居住好几户人家,说服这些人搬离不仅费周折,资金上的投入也不是小数。

这也是目前岛城大部分名人故居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遗留下的产权等问题,这些名人故居现在都成了私人住宅。“来骆驼祥子博物馆的人都会问,沈从文故居怎么走,萧军萧红故居、王统照故居……每次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他们,这些都还没有开放。”吕谊感慨。

下一个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很有可能是赵太侔故居。赵太侔曾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是青岛名人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位于龙江路7号的赵太侔故居曾同时住着7户人家,后来被一个民营企业家耗费巨资买下,现在产权仍然属于民营企业家所有,但政府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取得了故居的使用权。从去年开始,这栋具有浓郁德式风情的老建筑开始进行修缮。

据了解,市南区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名人故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老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用于符合市南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业态的,区政府将会给予一定奖励扶持。

在青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强老城区、老街区、老建筑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留住城市记忆,引导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逐步转换为公司驻地和旅游小区。”

在相关政策引领下,赵太侔故居的成熟开发经验也将为其他名人故居的开放提供参考。

不过,在修方舟看来,这种模式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一些成本,“现在很多做文化的企业都是在净投入,完全是一种兴趣爱好,如果能有盈利空间则会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修方舟建议,包括这些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建筑可以借鉴上海名人故居的开发模式。

“经过修缮后,一楼对外开放,可以作为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等商业活动,二楼还可以住人,或者居民整体搬迁,但产权还是属于个人,居民还能有一定的房租收入。”修方舟表示。

青岛1903里院客栈即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保定路10号的里院建筑群是青岛特有的民居建筑,原先住着六七户人家。“住户愿意搬走的,我给他们租房子住,不愿意搬走的,我将房子装修后免费供他们使用。”1903里院客栈负责人王亮说,在装修中尽量保持了里院的整体结构,旧砖、旧木材等都得到了最大限度保留。

在上世纪90年代曾拥有中山商城48间店铺的王亮希望能重现中山路的昔日繁华,“这种繁华并非商业的简单重现,而是尽可能地挖掘这些老建筑的文化特色,利用厚重的文化氛围带动整个街区的发展。”

责任编辑: renyurou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